>
原料选择与处理
原料选择:耐酸砖的主要原料为石英、长石、粘土等。石英是提供耐酸性的关键成分,其高含量二氧化硅在高温烧制后形成稳定结构,抵御酸类侵蚀。长石则助于降低烧成温度,促进坯体致密化。粘土赋予原料可塑性,便于成型。优质的原料是保证耐酸砖质量的基础,需严格把控原料的纯度、粒度等指标。
原料加工:首先对原料进行破碎,使用颚式破碎机等设备将大块原料破碎成较小颗粒,一般粒度控制在几毫米左右。接着进行粉磨,常采用球磨机将破碎后的原料进一步磨细,达到所需的粒度要求,通常细粉粒度在几十微米,使原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均匀性,为后续配料做准备。
配料与混合
精准配料:依据耐酸砖的性能要求和既定配方,精确称量各种原料。例如,为确保达到特定的耐酸度、强度等指标,会严格控制石英、长石、粘土等原料的比例。通过精准配料,保证每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。
充分混合:将配好的原料放入混料机中进行充分搅拌混合,使各种原料均匀分布。常用的混料机有双轴搅拌机等,混合时间和速度需根据原料特性和生产要求合理调整,确保各种原料充分融合,避免因成分不均导致产品性能差异。
成型
半干压成型:对于大多数常规规格和形状的耐酸砖,半干压成型是常用方法。将混合好的原料(含水率一般在 5% - 10%)送入模具,通过压力机施加一定压力使其成型。压力大小和压制时间是关键参数,例如对于 600*600 规格的耐酸砖,压力可能在几十吨到上百吨不等,压制时间数秒到十几秒,使砖坯具有一定强度和尺寸精度。
挤出成型:当生产特殊形状或空心结构的耐酸砖时,常采用挤出成型。原料在挤出机中通过螺杆挤压,经过特定模具挤出形成所需形状。此过程需控制好原料的含水率、挤出速度和模具尺寸,以保证砖体形状规则、尺寸准确。
干燥
去除水分:成型后的砖坯含有一定水分,需进行干燥处理,降低含水率,防止在后续烧制过程中因水分过多导致开裂等缺陷。一般采用隧道式干燥器或室式干燥器,干燥温度通常在 100℃ - 200℃之间,根据砖坯的尺寸、厚度和原料特性调整干燥时间,可能从数小时到十几小时不等,使砖坯含水率降低至 1% - 2% 左右。
烧结
高温烧制:干燥后的砖坯进入高温窑炉进行烧结。烧结是耐酸砖生产的关键环节,在 1200℃ - 1300℃的高温下,砖坯内部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,如石英的晶型转变、长石的熔融形成玻璃相,将坯体中的颗粒粘结在一起,从而赋予耐酸砖良好的强度、硬度和耐酸性能。窑炉气氛(氧化或还原气氛)也会影响产品性能,例如氧化气氛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耐酸结构。通过精确控制窑炉的升温速度、保温时间和降温速度等参数,确保砖体达到最佳烧结效果。
检验与包装
严格检验:烧结后的耐酸砖需经过多道严格检验工序。外观检查主要查看砖体表面是否有裂纹、缺角、变形、色差等缺陷;尺寸精度检测确保砖体的长、宽、厚等尺寸符合规定标准,误差在允许范围内;物理性能检测包括抗压强度、耐酸度、吸水率、耐磨性等指标的测试。只有各项指标都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才能判定为合格产品。
包装入库:检验合格的耐酸砖根据规格、型号进行分类包装。通常采用纸箱、托盘等包装材料,对砖体进行妥善防护,确保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。包装好的产品即可入库储存,等待发往各地客户手中。
【重要提醒】 转发本信息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,被转发超过20次,信息将自动置顶一周!